不得不说,在如今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,有太多的90后拿着傲娇的薪水,却硬生生活成了蚁族,这样的人真是屡见不鲜。
好友潇潇,93年,普通二本毕业,工作三年,离开北京前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经理,到手10K+,外加年终奖和补贴,平均约14K。
在北京,虽然温饱不愁,但过得并不潇洒,因为没房是他心中永远的痛,没房他不敢谈恋爱,他害怕辜负了对方。当在城中村蜗居了六年、搬了一次又一次家后,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座城市。
他说:没房,他永远是这座城市的孤魂。
同事思思,92年,一本毕业,工作四年,在一家国企做项目经理,每月到手大概15K+,加上年终奖和福利,一年近二十万。貌似光鲜的职业,却独自蜗居在六平米不到的隔断间里。
每天踩着高跟鞋在国贸的写字楼里挥斥方遒,夜晚披星戴月的挤着公交回到六环外的城中村,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一次次怀疑、犹豫,她曾在朋友圈发文:如果不是梦想还在较劲,这座城市早就和我无缘了。
想起多年前的我,拿着不到一万的月薪漂在北京,一个人窝居在单身宿舍时,买房从来都没有提上日程,不是不想买,而是根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,因为捉襟见肘的生活已经让人应接不暇,而买房实在是个太遥远、太不切实际的话题了。
前不久,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在水立方掷地有声地说: 十年后,北京的房价一定比现在贵!未来30年,中国最有希望的红利在城市!
房价涨成了一串可以随意喊价的数字,而又有多少人捧着一点点工资对着房价望洋兴叹。曾经有了一栋房子就有了一个家的观念,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。
在现实面前
多少蚁族的爱情败给了房子
曾经在北京的地下通道,我认识了一个爱弹吉他的90后北漂歌手,虽然时隔多年早已没有了联系,但他的爱情却一直让我记忆犹新。
在北京地下通道唱歌那些年,有个姑娘爱上了他,深深地为他的歌声着迷。姑娘为他辞去了安稳的工作,和他一起蜗居在城中村相依为命。在北京的大街小巷、地下通道他们一起把自己爱情唱了一遍又一遍。
如此富有诗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,就在吉他手想要娶姑娘的时候,姑娘的父母出现了,逼迫着他们分手,只因吉他手给不了姑娘任何承诺,无法满足姑娘的父母对房子的执著要求,最后棒打鸳鸯落得一场空。
再后来,吉他手追到姑娘所在的城市,曾经的爱人现在已经是别人的新娘。一场痛哭后,吉他手不得不向现实低头:没有面包的爱情,注定没有结果。
想起多年前的好友小叶,当初为了心爱的男友,为了一段三年的感情,不顾家人的反对,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,放弃了家人给她的优渥生活,拉着个行李箱独闯北京。
当熬过了无数次的误解,熬过了家人的反对,情真意切的两人快要修成正果,步入婚姻殿堂时,却不曾想最后败给了房子,让两个有情人形同陌路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不得不承认,在“房子”面前,所有的你侬我侬都是浮云。父母们不愿意孩子们成婚后,依旧搬来搬去,那样不但意味着不稳定,而且伴随着的还有朝夕不保的未来。
房子迟早会有的
爱情,错过就错过了
犹记得电影《甲方乙方》里有段经典对白,刘蓓说:“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”,葛优回答:“没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”。
你不得不承认,在当今这个物质化的年代,房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姻的质量,因为有房子,心里才有归属,有房子,心里才有踏实。但是,不能因为房子就扼杀了年轻人的爱情,不能因为房子就扼杀了年轻人的梦想。
如果说房子是婚姻的一部分,婚姻的幸福与否由房子来决定,那将是婚姻最大的不幸。如果一段感情一定要建立在以房子为安全感的基础上,那么这段感情终将抵不过人生的风风雨雨,大难临头也就别怪他人各自飞了!
曾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:
一段感情,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你情我愿, 两个人的情投意合,两个人的心有所属, 如果掺杂了太多的杂质,注定落不到一个好的结局。
诚然,我们无法把爱情等同于房子,毕竟爱情不像房子能带给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, 我们无法把婚姻等同于房子, 毕竟再美好的婚姻也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, 但是如果某一天当你什么都有了, 回首发现你爱的那人却早已不再了,是否也会有一丝无奈与悲伤,是否也在“如果 当初”的假设中后悔自己年轻时的无知呢?
就像有句话说得好:面包会有的,牛奶也会有的,一切都会有的,但是那个人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发表评论